8月30日,上汽集团发布了2023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。
(资料图)
今年上半年,上汽集团累计销量约207.2万辆,同比下滑7.28%。这样的销量表现,创下近三年来历史新低。
今年1-6月,集团营业收入为3164.10亿元,同比增长3.73%;净利润达70.85亿元,同比增长2.54%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一季度,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59.16亿元,同比下滑20.03%;净利润27.83亿元,同比下滑49.55%。
2023年,上汽集团计划全力冲刺整车销量600万的年度目标,其中新能源车目标销量150万辆、海外销量120万辆。
然而,2023年上半年,上汽集团仅完成了整体销量目标的34.53%,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的24.81%,海外销量目标的44.45%。
今年1-6月,作为“利润奶牛”的合资版块,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这哥仨都处于负增长状态。
其中,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50.3万辆,同比下滑12.42%;上汽通用销量45.1万辆,同比下滑11.0%;上汽通用五菱销售52.0万辆,同比下降16.39%。
上汽大众旗下,销量主力仍是大众品牌,斯柯达和上汽奥迪的市场表现仍不给力。
上汽大众销量的下滑,主要原因是燃油车下滑明显,而以ID.家族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却没能及时补上空缺,加之品牌信仰在这一代消费者心中逐渐崩塌。
今年上半年,上汽通用大力推进别克品牌焕新和电动化战略,全新君越(参数|询价)和君威(参数|询价)相继上市,不过市场反响平淡。
上汽通用五菱一直主打微型车,由于微型车细分市场整体的颓势,曾经的神车五菱宏光MINIEV(参数|询价)的光环不再,销量下滑也是意料之中。
今年上半年,上汽集团海外累计销量达53.3万辆,同比增长了40%,占据了上半年总量的近四分之一。
作为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之一,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动作不少,但成绩并不理想。
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挺多,智己、飞凡、五菱、ID.家族、荣威等,覆盖了高中低三个档次的轿车、SUV等车型,但能打的没有一个。
今年上半年,上汽集团的新能源车销量约37.2万辆,同比下滑5.26%。这在传统汽车制造商新能源销量取得普遍增长的情况下,显得十分少见。
被寄于厚望的自主新能源品牌飞凡和智己的成长状况更是令人担忧,其销量表现并不出色。两个品牌加起来不足5000的月销量成绩,真的有些尴尬。
合资车型方面,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车也无法扛起新能源汽车的大旗,撑不起上汽集团的未来。
事实上,上汽集团的新能源之路开始的时间远早于同级选手,早在2006年,上汽就召开了“全面创新誓师大会”,强调发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。
2012年就造出了首款纯电量产车荣威E50。但多年过去,上汽新能源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。
作为连续15年的整车销售冠军,上汽集团很难放弃燃油车这一巨大市场,也决定了其转型动力和决心远不及其他车企坚决和彻底。
上汽集团之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“起个大早赶了晚集”,根源或许就在于此。
再说几句
上汽集团盈利过度依赖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两大合资公司的局面尚未改变。当合资品牌销量疲软,上汽集团的业绩自然不容乐观。
可以说,上汽集团一直在努力。只不过,上汽集团最好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,“市值一哥”“日赚一亿”的时代均已成为过去时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方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